一山之隔,两处风景。
每个黄昏,乔家洼商业街区与悦和花街内,大排档、小吃摊汇聚起“城市烟火”,天南地北的美食、丰富的文创周边、热闹的文艺演出,年轻人与城市亲密融合;周末假期,在东山张村和东古镇营村,以家庭和好友为单位的“周末自驾团”在渔网、老船木装饰下的特色民宿枕着海风入眠,体验两天一夜“渔歌唱晚”式近郊微度假……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这样的文旅消费场景随处可见。升腾的城市烟火与闲适的渔村风光在不经意间就能实现“一键切换”,为游客带来多层次的文旅体验。
“靠山亲海见城乡”的区位优势以及勤劳先民留下的渔业文化和农业文化,是滨海街道的自然禀赋。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滨海街道又迎来了一次面貌的全新升级,越来越有城市范儿。“以大珠山为间隔,东侧高等学府、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云集,一座现代科技新城雏形初现;而西侧则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渔家生活气息,更加贴近自然。”滨海街道党工委书记石强介绍。
因地制宜,滨海街道针对当地城乡兼备的优势,在互补互促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逐步打造出一套兼具时尚活力与山海田园特色的城乡农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矩阵。
在大珠山东侧,一条时尚活力消费带已颇具规模。滨海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崔桂菊介绍:“沿三沙路布局,街道与国企合作的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悦和花街、乔家洼等特色商业街区。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约2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9万元。”以乔家洼特色商业街为例,自3月29日开街以来,该街区日均销售额达22.5万元,周末日均接待游客1.1万人次。
远离城市喧嚣,大珠山西侧则成为乡村农文旅融合的投资热土。“我们招商引进了一家上海的公司,计划投入1500万元,打造古镇明月湾度假村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一期投资500万元,租赁民宅16套,建设渔家特色民宿、农家宴、赶海园和萌宠乐园。”东古镇营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徐全阳介绍,一期项目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通过集体土地租赁和收益分红,每年将为社区带来收益近40万元。
激发产业振兴活力,关键还在于保持强有力的后劲,从而形成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滨海街道的做法,就是打造“党工委+合作社+企业+农户”利益共同体。
“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淬炼干部担当作为,保障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引擎高效运转。”石强表示,“同时,以系统化观念明确产业体系定位引导,引商营商优商,盘活人、地、钱等核心要素。”
东山张村养殖海蛎子的历史已有几十年,但一直处于散乱的粗放状态。2022年,东山张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领办海水养殖合作社,同步建成直播基地,带领村民通过“抱团养殖、直播带货”的方式,擦亮“东山张海蛎子”品牌。去年,东山张海蛎子养殖面积达2000余亩,产值突破4000万元。
无独有偶,杻杭社区引进了“知山·乐禾”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了集旅游、研学、爱国教育等于一体的“滨海田园”农业产业示范区,形成以“特色农产+农业观光+农业研学”的全新产业模式的田园综合体,农业中心一期、二期目前已全面完工,可年产蓝莓约1000公斤,年产葡萄约2.5万公斤,每年为集体增收35万元,带动就业150人。
一个个项目的背后,是街道、社区、资本和村民“四赢”的强力支撑,才能保证这条路径走得更远。今年上半年,滨海街道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1931.7万元,同比增长39.8%;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735.6万元,同比增长22.4%。